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三农”工作部署,坚持登高望远、奋力争先谋发展,工业化、链条式思维抓农业,全市“三农”基本盘更加稳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铿锵有力。
一、基本情况
(一)夏收夏种有序
夏收面积、产量双增。2024年,全市小麦面积252.6万亩,比上年增加1.6万亩,同比增长0.6%。
(二)特色果业发展较快
特色果业是泰安“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打造的九大优势产业之一,水果生产由注重面积扩张向注重结构调整、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品种不断优化,名优品种价格高、效益好,种植面积扩大。
(三)家禽生产“稳中向好”
全市通过“引龙头、建基地,抓良种、配良法,搭平台、创品牌”,大力推进肉鸭种业振兴、智能化立体养殖和规模化发展,在全国首创肉鸭立体智能养殖技术,建成全国肉鸭交易服务平台,泰安市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智慧肉鸭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称号,新泰市被中国肉类协会命名为“中国肉鸭之都”。
二、存在不利因素
(一)部分地块失墒
从各县(市)自动土壤水分站墒情资料(土壤相对湿度)分析,20cm土壤相对湿度介于38~69%之间,无水浇条件的山地和丘陵地块失墒加速,部分农田出现旱情,不利于夏玉米播种出苗及春播作物苗期生长。
(二)设施生产相对滞后
高端设施占比低。全市设施蔬菜以普通塑料大棚和中小拱棚为主,高标准、高效能的日光温室、智能温室占比较低。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水利建设,稳定土壤墒情。根据各县市区墒情不同,在适宜地块,抢时抢墒播种夏玉米;对墒情较差和有水浇条件的地块造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持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强渠道、河道浆砌防治等工程建设,加速微滴灌、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效便捷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真正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二)强化财政扶持,稳定畜牧供给。加大对亏损养殖规模户、养殖企业的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根据养殖比例、场次和所在区域给予政策性补贴;对更新改造、扩栏增产的畜牧养殖场,根据设施配套水平、养殖效益等给予资金支持;设立风险保障金,出台更加贴合畜牧业“高风险、低收益”特点的养殖保险,降低“畜牧周期”、瘟病等外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