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政府监管、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全市建筑业按照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发展形势整体平稳,总产值、合同额、从业人员等指标释放积极信号,建筑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在探索中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道路。
一、建筑业生产运行基本情况
(一)建筑业总产值整体增势趋稳,安装工程占主体。上半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高于全省个0.6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从生产结构看,完成建筑工程产值236.6亿元,同比增长8.4%,占建筑业总产值44.4%;完成安装工程产值286.6亿元,同比增长8.9%,占建筑业总产值53.8%;其他建筑业产值9.9亿元,同比下降25.2%。
(二)签订合同额保持增长,为企业后续发展注力。上半年,全市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1198.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新签合同额增势突出,同比增长16.4%,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
(三)资质内企业数量增加,高资质企业主导作用明显。截至6月末,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已达56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8家,增长9.2%;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96家,较去年增加46家,占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的9.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7.6亿元,增长14%,占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的84%。高资质建筑业企业数量占比虽小,但在我市建筑行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四)从业人员恢复明显,安民作用明显。随着企业数量和新签合同额的有效增加,建筑行业就业人数显著增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加大。上半年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平均人数40.3万人,同比净增19.9万人,增长97.4%;期末从业人员37.2万人,同比净增15.2万人,增长69%。
(五)装配式建筑保持高速发展,产值保持增长。作为建筑产业化发展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装配式建筑凭借建造速度快、受气候制约小、节省材料、节约人员配备、安全环保、构件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发展前景广阔。上半年完成装配式建筑工程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178.1%,装配式建筑保持快速发展。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外省完成产值有所减少。上半年,在外省完成得产值为296.3亿元,同比下降2.6%。由于建筑行业能为当地提供大量劳动力就业同时增加财政收入,多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各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支持本土建筑企业,致使外省的企业承接项目时给与更为严苛条件,而企业本身由于资金、材料供应链、招工等因素对承接外省的项目也更谨慎,导致了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承接的项目有所减少。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企业规模来看,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多以三级资质的中小企业为主,企业经营成本较高,盈利空间较小,龙头企业少而不强、专业承包资质企业多而不精,至今无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从产业布局来看,企业业务范围过于单一,从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推广来看,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认识度、接受度不高。
(三)建筑业行业人力资源面临压力。当前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但也存在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等情况,投资减少或政府政策调整可能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从而对企业的增长带来挑战。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劳动力。企业技术人才缺失,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八大员)缺失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2018年底省厅停办施工管理人员(八大员)培训,对我市企业外出施工造成了一定影响;像企业三类人员、技工类职能证书的培训班次安排的较少,人员补充不及时,随着全国疫情政策逐渐放开,对于省外“抢单”规模形成了制约,对企业发展造成束缚。建筑劳动力缺乏,近10年劳动力的平均年龄提高了10岁,普遍在50岁以上。受新冠后遗症影响,工地工人身体状况仍需时间恢复,为保证生产安全,工地开工较低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工程进度。
(四)新开工项目有所减少,企业规险意识加强。自年初以来企业施工的很多工程都是去年四季度未完成的项目,新开工项目有所减少;由于投资下降,许多工程都需要垫资施工,导致企业应收款居高不下,部分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不再承接垫资施工的工程,虽然导致工程量减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法律纠纷,同时倒逼企业向“高精尖”方向转型,增强企业的不可替代性。
三、几点建议
(一)减轻负担压力,服务企业发展,加大骨干企业培育。针对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影响赢利水平这一现状,建筑企业应积极适应市场形势变化,转变生产经营机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扶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发展,打造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形成集群优势;做专做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比例协调、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建筑业发展格局,增强骨干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谋划科学发展。大力推行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大智能建造,全面融合工程建设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各环节,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强协作,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三)积极推动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逐步建立数字化战略,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和目标,明确数字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范围和优先级,以及实施计划和时间表;二是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BIM是一种数字化设计、建造和运营建筑的方法,能够整合各种建筑相关数据,提高设计效率和协作能力。推广BIM应用,包括培训建筑专业人员和推动BIM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三是培养数字化人才,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培训和人才储备,培养建筑行业的数字化人才,包括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员;四是要有政策和法规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数字技术和创新模式,提供财税、土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