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信息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3.08.02



摘要:我国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并首次将投入产出调查内容纳入经济普查统筹组织实施。统筹开展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是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实施的一次重大的统计普查调查的制度改革,通过深度参与投入产出调查单位电子台账一季度的填报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更好的统筹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


关键字:五经普  投入产出调查  建议


从1987年开始,我国每五年进行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七次。通过投入产出调查,可以了解掌握国民经济行业以及产品投入结构、投资结构以及产品使用去向数据,这些调查数据是编制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基础。2022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按照通知要求,我国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并首次将投入产出调查内容纳入经济普查统筹组织实施。统筹开展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是国家统计局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实施的一次重大的统计普查调查的制度改革,通过深度参与投入产出调查单位电子台账一季度的填报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更好的统筹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

一、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重要性

1、投入产出调查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计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作出了全面部署。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编制高质量投入产出表,准确反映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能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供精准化数据支撑,为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扎实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不断提高基层数据和编表质量,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

2、投入产出调查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投入产出理论自华西里·里昂惕夫于1936年提出以来,便成为经济分析中的一种经典的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1968年,投入产出表被联合国统计机构纳入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随后,各个国家均开始重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开始研究投入产出理论。投入产出调查收集了详细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构成等常规性调查无法取得的信息,并对制造成本、原材料及外购半成品以及产品去向进行了深入的拆分,根据投入产出调查资料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可以作为国民经济核算框架,对GDP生产、收入和支出三种核算方法结果进行数据衔接,为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提供重要依据。

3、投入产出调查可以推动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在微观核算层面,通过投入产出调查,企事业单位可以全面梳理产品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费用、设备和劳动资源利用情况,全面掌握本单位经营状况,为实现企业供产销平衡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

二、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现状和困难

1、调查涉及行业多,行业间台账差别大,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客观上,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产出调查将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需要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按照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中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设定,共需填报31个类别的电子台账。以泰安市为例,被抽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为106家,涉及14个行业小类。其中,工业企业79家,涉及制造业、采矿业等4个行业小类;服务业企业20家,涉及道路运输、邮政等8个行业小类;建筑业企业5家,涉及1个行业小类;贸易业企业2家,涉及批发零售1个行业小类。各行业投入产出电子台账内容差别较大,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培训过程困难,部分行业小类仅涉及数家乃至一家企业,集中培训时只能将其进行整合,导致培训不够细致和深入,参训人员参训时极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跨行业企业之间报表相互间参考意义不大,虽然通过省、市、县多级多次培训,甚至是上门“一对一”指导,但通过实际填报过程来看,各企业甚至是县级统计机构人员对台账中的指标了解程度仍有欠缺。

2、调查周期较长,社会面宣传力度弱,企业认知和配合度参差不齐。我国定于2023年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并首次将投入产出调查内容纳入经济普查统筹组织实施,按照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中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安排,调查的标准试点为2023年12月31日。调查登记时,时点指标需填写2023年12月31日数据,投入结构表的时期指标填写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数据,典型调查表的时期指标填写2023年4月1日-6月30日数据。考虑到投入产出调查较为复杂,调查内容多、指标细、追溯难,国家增设了投入产出调查电子台账,采取先记账后填报的调查方式进行,这意味着被选中进行投入产调查的大部分单位需要对2023年全年各季度的财务、生产、技术、供销等全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调查周期较长,部分企业囿于人员和财力物力的限制,对细项指标的拆分积极性不高,导致台账填报质量不够理想。与此同时,虽然投入产出调查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开展,但针对于投入产出调查的专项宣传力度扔较弱,在普查试点地区,较为常见的是五经普的综合性宣传,而对投入产出调查的宣传仅停留在统计系统或者是对调查单位的电话和现场宣传,效果有限,企业认知度较低。

3、台账填报指标多,表间勾稽关系复杂,企业填报工作量大。投入传出调查是对调查单位生产活动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情况进行的大型综合性调查,涉及生产、技术、财会、供销和统计等各个环节,调查指标多、调查内容繁杂,因此在搜集、加工基础资料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和遗漏,需要调查单位综合管理、财务、生产、销售等各个部门都参与其中,而现行使用的投入产出调查电子台账由于不是在网络平台进行填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有所欠缺,给企业填表和统计系统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部分一套表调查单位由于自身会计核算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投入产出调查电子台账存在出入,以其他制造业企业为例,泰安市部分其他制造业企业将全部员工的社保费用纳入到管理费用中核算,在填报期间费用账页时,将社保费计入到“期间费用账页-管理费用-社保费”科目中,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如果在填报制造成本账页时,将制造工人的社保费单独摘出,填报到“制造成本账页-直接人工-社保费”中,就会造成“损益及分配账页”中的管理费用与一套表平台不一致,如不进行拆分,则会违反电子台账填报“不重不漏”原则,这些问题虽然在与上级的沟通中都得到了顺利解决,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填报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台账中出现较多空项。

三、做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调研指导频次,以实地调研促进业务培训。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加强对调查单位和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本次投入产出调查首次建立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库,首次设置电子台账,大多数统计人员之前未接触过此调查,填报、审核的难度都有所升级。市县两级统计机构一方面要对投入产出调查电子台账各账页的结构及指标解释、填报原则、填报方法逻辑审核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做到“打铁自身硬”;另一方面,要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主动“走下去”,多深入调查单位调研走访,详细了解企业报表取数过程,“一对一”“点对点”的对调查单位填报的各项指标进行指导,对填报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处理解决或做好详细记录反馈,当好投入产出调查的“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扫清指标“盲点”,真正做到数据有依可循,促进投入产出调查数据质量稳步提质。

2、加强宣传力度和广度,提高调查单位配合度。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相比,投入产出调查社会知晓率较低。在调查中,多数调查单位甚至部分统计机构业务人员对投入产出调查比较陌生。因此,投入产出调查在某种程度上应借鉴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的经验,不仅仅是在培训期间向调查单位宣传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更应该借助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筹开展的契机,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短视频等全媒体宣传投入产出调查,在提高投入产出调查社会面知晓度的基础上提高调查单位的配合度。

3、改进调查方式方法,提高调查的有效性和准确度。在当前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投入产出调查电子台账的填报和审核还停留在电子表格填报和人工审核阶段明显与时代不够匹配。当前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已在一套表调查单位普及,投入产出调查也可以利用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在投入产出调查年份,将投入产出调查表纳入“一套表”年报调查范围内,开展调查;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到投入产出调查中来,这样既能减轻基层统计机构和调查单位的负担,又能确保投入产出调查的数据质量,提高调查工作效率。


上一条
下一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