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的变化可折射出经济运行的活跃度。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纵深推动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坚定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一、全市用电情况分析
1.从全省用电数据看,今年1至8月份,泰安市全社会用电量18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高于全省用电增幅(4.5%)0.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1位。其中,工业用电量1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幅高于全省用电增幅(3.7%)1.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2位,工业用电占全社会比重为67.9%,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提高3.3个百分点。
2.从三次产业用电量看,1至8月份,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长最快,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贡献最大。第一产业用电量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分别同比增长16.6%、23.4%、7.5%、10.4%。第二产业用电量1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用电量2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三次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2%、3.3%、1.1%。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1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8%;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1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
3.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用电量增长最快。1至8月份,采矿业用电量累计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用电量占全部工业用电量比重11.1%。
制造业用电量累计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用电量占全部工业用电量比重68.8%。制造业中,超半数行业用电量呈增长态势。制造业31个大类行业中,有18个行业工业用电量累计增速呈现增长态势,增长面占制造业的58.1%。重点用电行业用电拉动作用明显,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累计用电量17.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拉动全市工业用电量回落0.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用电量16.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6.1%,拉动全市工业用电量回落0.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用电量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6%,拉动全市工业用电量提高2.4个百分点。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用电量累计2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用电量占全部工业用电量比重20.1%。
4. 第三产业用电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1至8月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增长最快;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用电量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
二、用电量运行特点
1、第一产业用电持续向好。今年1至8月份,全市渔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6.6%,特别是林业保持同比23.4%的高速增长态势,突出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等方面,措施比较有力,成效比较明显,农业农村发展蕴藏深厚潜力和巨大空间。
2、制造业中钢铁行业拉动较为明显。制造业重点行业中,钢铁行业用电量1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6%,位居全省第4位,拉动全部工业2.4个百分点。食品行业用电量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0%,位居全省第2位。纺织业用电量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位居全省第6位。
3、新兴产业用电增幅明显。今年1至8月份,全市风能原动设备制造业、充换电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增速增长较快,分别为50.3%、38.4%、19.8%;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带动了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相关行业用电量呈大幅增长态势,新动能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推进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推进服务新发展格局力度,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推进作用,加快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发展,引导产业智能改造、技改扩规,推动实现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以创新推动实现能耗、排放减降,以创新盘活存量、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2、进一步推进提升第一、三产业发展质量。进一步规划、引导、提升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始终坚持农、林、牧、渔业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加力推动农林牧渔服务业规模化和精细化提升,继续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连接、拉长产业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小区物业、家政服务、幼托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批发、零售业线上线下新发展模式提质扩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开发研学游、民俗游、康养游等新业态,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拓展“慧游泰山”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要素提升。
3、进一步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衔接泰城空间发展布局,完善电网网架结构,优化办电营商环境,升级城乡电网配网,提升汛期及负荷高峰期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切实保证企业生产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和重点领域用电。落实市委、市政府“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措施,开辟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绿色通道”,强化电储能能力,加大电力余缺调剂力度。增强全民节电意识,深挖各产业、各领域电能替代,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高效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