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泰安调查队
2020年3月27日
2019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积极寻标对标,全力“七赛七比”,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66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8.7亿元,下降0.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6.2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338.7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10.8:38.9:50.3。
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4%。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6.0%,衣着价格上涨0.2%,居住价格上涨3.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4.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0.6%。
表1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 |
指标名称 | 累计比(%)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4 |
食品烟酒 | 106.0 |
粮食 | 92.1 |
食用油 | 100.2 |
鲜菜 | 102.9 |
畜肉 | 127.9 |
水产品 | 95.1 |
蛋 | 106.0 |
奶 | 101.0 |
鲜瓜果 | 115.6 |
烟草 | 100.8 |
酒 | 103.8 |
衣着 | 100.2 |
居住 | 103.3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99.3 |
交通和通信 | 98.1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0.0 |
医疗保健 | 100.7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4.4 |
就业形势保持良好。新增就业5.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4.8%,其中,困难群体就业5488人,完成年计划的166.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万人,登记失业率2.0%,低于3.5%的控制目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9.0%。
二、重点战略
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实施脱贫攻坚“六大专项行动”,落实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14亿元,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2亿元,实施财政产业扶贫项目176个。投入365.7万元慈善资金用于孝善养老扶贫等支出;为9700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为6940户贫困群众新办理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659人,发放救助金732.8万元;为211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着力构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扩至3.1万人,政策范围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为5.8%、全省最低。
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完成投资105.8亿元,已开工项目65个、子项目315个,已完工项目17个、子项目205个。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664.3公顷,采煤塌陷地治理5324.8公顷,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保护164.4平方千米,地质灾害防治工程3项。整治农用地2.5万公顷,新增耕地3972.7公顷,新增湿地402.6公顷,城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大汶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东平湖Ⅲ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
新旧动能转换有序推进。建立“11+4”专班工作机制,高标准编制完成十大产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专项规划,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精品旅游3个产业集群纳入省十强产业雁阵产业集群库,泰山玻纤、泰开集团纳入集群领军企业库。中以碳纤维、钜成产业园、石横特钢、华能光纤预制棒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46个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年度完成投资98.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1.4%。
三、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加。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0.5%,其中农业增加值204.0亿元,增长3.5%;林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1.8%;牧业增加值65.0亿元,下降4.7%;渔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9.5%。
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7.2万亩,增长1.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49.0万亩,下降1.6%;秋粮播种面积308.2万亩,增长3.8%。粮食单产452.8公斤/亩,增长0.9%。粮食总产50.5亿斤,增长2.2%,其中,小麦总产22.4亿斤,增长1.0%;玉米总产25.1亿斤,增长1.1%。
畜牧业承压前行。年末生猪存栏98.3万头,增长0.7%;出栏218.6万头,下降15.9%。家禽存栏3698.8万只,增长39.0%;出栏13345.4万只,增长34.6%。牛存栏12.6万头,下降15.6%;出栏9.9万头,下降38.9%。肉类总产39.4万吨,下降3.8%,其中,猪肉产量17.6万吨,下降18.2%;禽肉产量17.7万吨,增长35.9%。
土地流转步伐加快。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27.1万亩,增长15.4%;参与土地流转农户35.3万户,增长13.5%。从用途上看,以种植业为主,面积86.3万亩,占全部流转面积的67.9%,其次是林业,面积25.9万亩,占比20.4%。
“绿满泰安”成效显著。全市完成造林作业面积9.8万亩;廊道绿化371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廊道绿化45.8公里;新建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6.5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0.4万亩,义务植树816万余株。重点打造40个乡村振兴绿化样板村,栽植各类绿化树木56万余株。全市有9个乡镇、57个村居成功创建为市级以上“森林镇村”,其中有3个乡镇、25个村居创建为“省级森林镇村”。新发展特色经济林基地4.6万亩,总面积173万亩,经济林果品总产量100万吨。新增苗木花卉8000亩,总面积43.3万亩。培植壮大林业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3家,各级林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2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6家。全市经济林标准化生产示范园235处,其中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2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29处,全省十佳旅游观光果园10处;“齐鲁放心果品”品牌23个。
四、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37个在统大类行业中有20个大类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4.1%;全市轻重工业比例约为1:3,分别增长1.5%、6.6%,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5.0个百分点。
制造业增长强劲有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7.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7.0%,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个百分点,贡献率36.7%;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个百分点,贡献率3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9.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贡献率24.0%。
工业效益总体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在统的37个行业中有18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27个行业实现盈利。
表2 主要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产量 | 单位 | 增长(%) |
玻璃纤维纱 | 76.6 | 万吨 | 13.7 |
改装汽车 | 9754 | 辆 | -31.9 |
原 煤 | 1398.9 | 万吨 | 0.9 |
发电量 | 102.4 | 亿千瓦时 | -4.3 |
化学肥料 | 105.6 | 万吨 | 4.3 |
水泥 | 702.2 | 万吨 | 3.0 |
石膏板 | 12123.8 | 万平米 | 15.2 |
化学农药 | 15321.6 | 吨 | 2.5 |
电力电缆 | 14.7 | 万公里 | 2.0 |
工业锅炉 | 7846.2 | 蒸吨 | -29.5 |
发动机 | 12.4 | 万千瓦 | -77.7 |
液体乳 | 31.1 | 万吨 | 7.9 |
机制纸及纸板 | 27.5 | 万吨 | 1.2 |
原 盐 | 119.6 | 万吨 | 0.4 |
塑料制品 | 13.2 | 万吨 | -5.7 |
钢 材 | 478.4 | 万吨 | 6.6 |
纱 | 14.5 | 万吨 | -0.4 |
五、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建筑业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23.3%,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3.0:32.0:65.0,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增长44.7%,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0%,拉动全部投资增长7.1个百分点,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19.6%。“四新”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5.1%,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205.9亿元,增长15.9%。其中,住宅投资167.8亿元,增长15.2%。商品房销售面积411.0万平方米,增长1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89.5万平方米,增长19.6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9.5万平方米,下降 28.4%。
建筑业规模持续扩大。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95.6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7.0%。建筑业总产值994.6亿元,增长19.6%;骨干企业培植成效显著,全市建筑业产值过亿元企业52家,其中,过10亿企业13家,过百亿企业3家,兴润集团、信邦集团跨入中国建筑业500强行列。35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一级资质企业36家,二级资质企业139家。
六、服务业
服务业主引擎作用凸显。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33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0.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4.1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税收150.4亿元,增长12.0%,占全部税收的51.6%。
重点服务业企业增势强劲。全市25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0亿元,增长76.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增长199.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增长22.8%;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2亿元,增长29.7%。分行业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5.3%、62.4%、54.1%。
“旅游+”亮点纷呈。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初见成效,泰山一键智慧游等平台建成运行,泰山景区门票改为三天内有效,开通高铁站往返泰山中天门景区的旅游直通车。全市A级景区74家,泰山景区接待进山进景点游客567.9万人、同比增长1.04%,在五一、国庆假期全省5A级景区好评度中均列第一位。游客接待总人数为8262.7万人次,增长8.9%,国内旅游收入894.4亿元,增长12.5%。
邮政电信较快增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3.9亿元,增长20.0%,其中,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累计完成6084.2万件,增长7.3%;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8470.4万件,下降4.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3.3亿元,增长2.9%,其中,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0.7亿元,增长33.3%;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8亿元,下降5.2%。电信业务总量26.7亿元,增长2.5%;移动业务收入22.1亿元,增长1.9%。年末固定电话户数77.2万户,下降6.4%;移动电话585.0万户,与上年持平;宽带网用户158.9万户,增长9.4%。
交通运输实现新突破。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集中攻坚,新改建农村公路1054.4公里,改造危桥19座,建设农村客运站点761个;帮扶65个贫困村建设扶贫道路131.8公里。实施农村道路“三通”工程,硬化入户道路3921.3公里,1294个行政村实现“三通”。全市普通干线公路优良路率94.01%,公路通车里程15974.6公里,公路密度205.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4.4公里,比上年增加45.6公里。泰安市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3辆,新开通和调整公交线路39条,开通旅游专线7条,加密32条公交线路站点和运力。全市营业性运输车辆3.4万辆,运输船舶134艘,公路水路客运量2956万人、旅客周转量20.1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8641万吨;货物周转量168.4亿吨公里。
七、市场主体、内外市场
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3万户,增长18.0%,累计达到43.5万户,其中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6万户,增长4.7%,累计达到31.8万户;新登记企业2.7万户,增长52.5%,累计达到10.7万户。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7%,按企业类型分,批发业零售额增长13.0%、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1%、住宿业零售额增长8.4%、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2.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5%,乡村增长4.4%。
进出口实现“双升”。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72.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出口总值134.5亿元,增长5.4%;进口总值37.7亿元,增长13.4%。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增长49.1%,运输工具出口值增长11.3%,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值增长3.6%。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税收收入164.2亿元,增长3.9%。各项税收中,增值税74.2亿元,增长20.1%;企业所得税16.5亿元,增长23.2%;个人所得税4.5亿元,下降43.0%。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5亿元,增长8.8%,其中,各项民生支出321.6亿元,增长6.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6%。
国内税收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国内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两税、非税收入)288.4亿元,增长7.6%,其中,工业实现税收105.0亿元,下降2.3%;批发零售业实现税收33.5亿元,增长18.8%。
信贷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093.8亿元,增长12.1%,其中,个人存款2665.1亿元,增长13.2%,占全部存款的65.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96.4亿元,增长14.0%,其中,中长期贷款1659.3亿元,增长20.6%;短期贷款907.1亿元,增长1.5%。金融存贷比调整为65.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风险防范化解成效突出。全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50.9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为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企业风险全部可控,成功化解16家重点骨干企业36亿多元的资金链紧张、互保风险和债券违约风险。
保险业健康发展。年末保险公司59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保费收入134.4亿元,增长8.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9.3亿元,增长12.6%;人身险保费收入105.1亿元,增长7.9%。保险赔付36.0亿元,增长9.9%,其中,财险赔付16.0亿元,增长16.9%;人身险赔付19.9亿元,增长4.7%。
九、科技、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9所普通高校当年招生4.2万人,在校生13.3万人,专任教师6490人。15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3.9万人,专任教师2292人。207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0万人,专任教师25788人。512所小学在校学生30.8万人,专任教师2037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6%,初中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57.2%。
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新改扩建项目19处,新增班数155个,新增学位7455个,大班额比例降至10.2%。年内新增民办学校8所,民办中小学招生人数达14787人。
高新技术发展较快。2018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76.1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4.3%。全市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6家,总数272家。净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总数290家。一滕新材料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创新支撑不断增强。全市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30家、60家、119家。获科技成果奖120项,其中国家科技奖3项、省科技奖17项。9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注册商标1.1万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发明专利申请数1869件,发明专利授权数40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2件,比上年增加0.36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拥有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美术馆9个;8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其中,国家一级站5个;100%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家,其中国家级1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33家,可移动文物6.5万件(套),共17万件。世界文化遗产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15处、省级77处、市级144处。博物馆41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32家,藏品44.9万件。现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05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42个。各级开展文化惠民活动7.2万场次,各类送戏下乡演出3249场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6万场次,“全民阅读”活动740场次,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12.8万册。
广电、档案稳步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30.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4万户,增长0.3%;入户率68.8%,提高0.2
个百分点;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9.6%。全市馆藏档案资料总量130.1万卷(件),馆藏资料26.2万册,专业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39.8万卷(件、张、盘),提供查档服务1.7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4.2万件次。
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拥有卫生机构4523家,其中,医院110家,卫生院69家。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3210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393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999人,注册护士17793人。
群众体育全面推进。新成立体育协会10个、俱乐部17个,市级单项协会发展到61个、俱乐部118个。全市乡镇、街道体育设施配建率100%、社区99%、行政村98.7%,乡镇、街道全部建立老年体协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1.5万人,超过总人口的2.5‰。获山东省锦标赛金牌61.5枚、银牌39枚、铜牌65枚。
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1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所,全国青少年网球特色学校6所,全省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总成绩第3名。“郑洁杯”全国青少年网球赛落户泰安,各县市区建立教体结合体校4所、“三集中”体校3所。山东望岳足球队获得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参赛资格。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利用省、市产业引导资金480万元,扶持体育企业5家、体育产业项目27个。第33届泰山国际登山比赛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体彩销量8.5亿元。
十一、城乡建设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泰城新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40余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木9万余株;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78个;岱庙广场竣工启用。实施泰城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梳洗河、明堂河、芝田河等河流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完成国电供热东线工程、国电高背压改造项目,启动实施泰城西部热源项目一期工程。
道路交通畅通提升。实施城区11条道路建设,完成龙潭路与灵山大街路口渠化及道路改造,环山路东延、学院路、天平大街、长城西路竣工通车,擂鼓石大街贯通工程顺利推进。济泰高速、京台高速改扩建等8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青兰高速泰安段提前半年建成通车。
村镇建设全方位推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村集中式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100%;564个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创建美丽村居省级试点村4个,新建美丽乡村155个。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9户,“利奇马”台风灾后危房改造764户;农村改厕1.4万户。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成效凸显。2019年SO2、NO2、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5μg/m3、34μg/m3、97μg/m3、53μg/m3,空气优良天数189天。主要河湖大汶河、东平湖COD均值分别为15.5mg/L、15.7mg/L,氨氮均值分别为0.31mg/L、0.18 mg/L,省控以上断面消除劣五类水体。建成乡镇大气监测站78个,城市大气微站117个。统筹城乡和地下地上水环境治理,提前全面完成3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治,238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
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广洁净煤15万吨、节能炉具1万套。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15个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成投运。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完成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水毁修复等工程,大汶河防洪治理工程扎实推进,我市被评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种养结合,4个县市区荣获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七个行业领域(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商贸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他行业等)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死亡21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079人。
减灾救灾有序推进。下拨各类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186户、55720人。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赔付203户,赔付金额374.1万元。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常住人口保持稳定。年末常住人口56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0%,比上年度提高0.14个百分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相关政策,全年实现10.9万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90元,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95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1元,增长9.8%。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为1)由上年的2.08缩小至2.02,城乡收入比缩小0.0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02元,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00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20元,增长9.9%。恩格尔系数为26.0%,比上年下降0.9%。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430 元,农村低保标准高于省定扶贫线,城乡低保标准比例为1.35:1。城市特困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825元、570元。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400元、920元、500元。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处、农村幸福院21 处,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福利彩票销量6.3亿元,筹集公益金1.9亿元。
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10.4亿元,下降1.1%。参加职工养老保险141.5万人,收缴养老保险费83.5亿元;参加居民养老保险278.6万人,收缴居民养老保险费19.5亿元;参加失业保险64.1万人,收缴失业保险费2.8亿元;参加工伤保险88.9万人,收缴工伤保险费4.7亿元;3个险种6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发放各项社会保险金127.9亿元,增长6.8%。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或快报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省统计局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403.9亿元。
3、全市档案馆统计数据不包括各部门,乡镇(街道)。
4、除特别说明外,增长百分数的对比期均为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