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反映泰安城市交通发展状况,了解居民眼中的泰安城市交通,掌握居民的出行交通需要。泰安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与市交通局、规划局联合,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居民出行情况”调查。从编制综合交通规划的需求出发,本次居民出行调查主要包括居民家庭基本特征、居民个人特征、城市交通意见、出行情况等调查内容。入户调查采用等距随机的抽样方法,样本分布在泰安全部城区及部分周边乡镇,涉及81个社区(村),3300户,近万名居民。共产生有效填答问卷9682份。经过共同努力,高质量的完成了调查任务,获得了丰富的居民出行第一手资料,为泰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本次调查反映的全市交通现状
1、居民对泰安城市交通基本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泰安市城市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交通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对于目前的城市交通,泰安居民的评价主要是“一般”,占54.66%,认为“很好”和“比较好”的分别为6.31%和29.62%。表示“满意”和“一般”的比例之和超过八成,说明居民对泰安城市交通现状还是基本认可的。
2、居民出行频率为人均每天2.99次
调查数据显示,泰安市人均每天2.99次出行,剔除学龄前儿童因素,人均每天3.26次出行。相对来说,泰安城区人均出行3.01次,多于城郊居民的人均2.87次。
3、居民出行机动化比例显著增长
城市的四大功能是居住、工业、游憩、交通。城市的主体是人,所以城市交通发展要以人的活动为基础。泰安相对于同类城市,居民日出行次数处于中下水平。
目前,泰安城市居民出行分为以下几种: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汽车(包括单位车和私人小汽车)、三轮车、火车、长途汽车和其他方式。调查显示,泰安居民出行主要靠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和公交这4种方式,其总出行比重达到88.35%。其中:机动化方式比重为30.14%,表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居民出行中采用机动化交通工具的均势增强。
从整体来看,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泰安居民出行的机动化水平还比较低,一般国外发达城市在75%以上,国内其它城市为50%以上,而泰安仅为30.14%。
4.居民出行的目的
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泰安居民大多数出行目的是上下班和上下学,两者相加约占六成。同时居民出行目的中公务、购物、生活和文化娱乐的比重有较大增加,这表明随着城市功能增强、居民经济条件改善,非上下班的外出活动大大增加了。
5.居民出行时段及出行者的群体特征
居民出行每天所经路线基本是固定的,并且出行时间相对集中,表现出明显的潮汐高峰。以24小时制计算,7点至9点,11点至13点,13点至15点,17点至19点,占据了居民出行的61.3%,出行者以上班族及学生为主。而19点至22点的居民出行占全天出行的9.6%,此时段的出行人群则以生活购物、娱乐体育、探亲访友为目的。而且5点以前,22点以后的居民出行比例分别只占0.34%和1.09%。说明泰安受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活动场所等因素影响,是典型的夜生活欠发达城市。
年龄方面60岁以上的老人出行要少于其它年龄段的人群,且单程出行时间也要短,出行目的也以购物、文娱为主。25岁至49岁的人群是居民出行的主体,占了51.5%。14岁以下的儿童出行次数比较少,而且目的也以上学为主。
二、居民出行通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泰安居民目前通常使用的交通方式选择,基本上集中在自行车电动车、步行、摩托车这三种方式上,公交仅是居民的第四选择。居民出行选择与出行距离有一定的关系。步行在5-10分钟之内的近距离出行多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来解决,而25分钟以上的远距离出行则以公共交通、摩托车、小汽车或乘坐出租车等多种方式来完成。
1.自行车电动车为居民日常出行首选
自行车交通具有零污染的特点,是最清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具有行驶灵活、存车方便省地等特点,对于短距离出行来说更为快捷、效率更高。另外,作为公共交通的端末交通工具(骑自行车转乘公共交通),自行车还可以弥补公共交通线网密度不足的缺陷,并向公共交通提供客源。自行车作为一种不消耗能源、无污染的绿色交通工具,在短距离(2~5公里)出行实为一种老少皆宜的理想选择。近几年,电动车又成了泰城居民的“新宠”。而且泰安市区道路相对平坦、城区范围较小的地域特征和降水(雨、雪)相对集中的气候环境,对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自行车电动车成为居民日常出行的首选,占34.05%。
2.步行族是稳固的群体
在日常出行方式中,有33.14%的人选用步行方式。其中,以女性、家务人员、6~14周岁的儿童、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的人群比例较高。家务人员由于其年龄因素、拥有相对多的空闲时间以及活动空间相对较小,多为步行。这些群体由于其自身特征,决定了其对出行方式的选择,因此步行族的数量在今后也将是较为稳固。
3、摩托车是泰安居民的第三选择
虽然泰安近几年一直限制摩托车的发展,但居民选择驾摩托车出行的仍不在少数,以14.91%位列三甲。据泰安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的数据显示,全市现有摩托车注册数409626辆,实际上拥有的数量还会更多。摩托车有其自身的优势:灵活机动、速度又快。但也有难以克服的弱点:日趋走高的油价是“有摩一族”不得不面对的;安全系数也相对较低,相信选择“乘摩”出行的泰安居民会越来越少。
4.乘公交人群以上班族及学生为主
选择乘坐公交出行的居民虽说呈增长态势,但只占6.25%。一般说来,成熟的公交体系占出行的比重应当达到20%以上,显然泰城目前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人们乘坐公交的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上班族和学生群成为公交的主要客户群,分别占到了45.63%和15.17%,合计达到了60.8%。根据调查,目前公交使用者是月均收入为1000元左右的中等收入乘客。低收入人群由于经济原因,乘不起公交而采用自行车等方式,高收入人群由于舒适性等原因,也不选择公交。这一群体在出行时间上具有集中性和固定性的特征,采取何种方式来满足这些人群的出行需求,是公交部门值得关注的。
5.私家车异军突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都将有能力购车和养车,将有更多人会选择私家车作为通常的出行方式。年报资料显示,我市私家车发展迅猛,拥有量由2000年末的1.5万辆猛增到2004年末的4.5万辆,平均每年以31.6%的速度递增,2004年全市私人轿车占私家车的比重达30.6%。本次调查显示,乘私家车出行的已占3.03%。但是私家车的大幅增长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由于泰安城区狭小,而且道路相对落后,成环成网性差,静态交通发展受到制约。然而私家车数量急速增加的趋势不可避免。因此除了要改善道路状况、基础设施外,积极规划建成一张科学畅通的公共交通网,方便居民出行,已迫在眉睫。
三、泰安居民对城市交通的意见和建议
1、市民交通意识的培养对改善城市交通极为重要
泰安的交通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市民的交通意识却并没有随之跨越式发展。日常生活中,不看红绿灯、不走人行横道线、非机动车双人共乘等等司空见惯。有48.6%的被调查者认为“培养居民交通意识”对改善泰安的城市交通最重要。
另外,“加大道路设施建设力度”、“严格管理加重违规处罚力度”和“改善公共交通”也很重要,分别占31.73%、30.51%、28.56%。这表明,建设等级合理、功能完善的路网系统仍然任重道远,各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也需要加大,而且城市公交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对泰安公交感觉一般
近年来,泰安公交系统不断加强车辆、场地、科技投入,一大批新车相继投入使用外,同时兴建了不少大型的停车场,电子钱包IC卡等也相继投入使用。在提升硬件设施的同时,公交公司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准点的公共交通环境,泰安公交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应该看到,泰安的公交事业相对国内同类城市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市民的需求而言,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市民对泰安公交的总体满意度,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为32.9%,其中表示“一般”的为56%,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为11.1%,满意度的差距显而易见。
公交服务的理念不应仅仅停留在“数量增加型”上,更应向“质量提高型”转换,要从线路及站点的设置、车辆配置、司乘服务等方方面面充分考虑乘客的各种需要,突出“人性化”、“人文化”的服务特点。调查中发现:市民认为出行坐公交不方便的最大原因是“不准时,等车时间长”,有47.25%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一原因;其次原因为“线路少,转车不方便”,有35.95%的认同度。位居第三的是“到车站步行时间长”,占27.24%。
3、居民对穿越市区的铁路评价不一
泰安市交通发达,在山东省内综合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205国道等众多交通要道交汇,使泰安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现在泰安市区有铁路三条,即京沪铁路、泰肥铁路、泰莱铁路。居民对铁路穿越市区评价不一,认为“促进城市繁荣”的占17.15%;认为“方便市民游客乘车”的有25.05%;“分隔城市”的占24.07%;表示“造成市内交通不便”的占55.89%;“噪音污染较大”占25.41%。而调查中没有一个人表示铁路“影响城市环境”。在穿越城区的铁路外迁这个问题上,17.07%的被调查者明确反对,认为“没有必要”。而近一半的居民表示支持,认为“十分迫切”和“有必要”的分别占6.7%和42.97%。另有33.26%的居民持观望态度,认为“无所谓”。
4、市区内控制摩托车和三轮车发展势在必行
泰安市现有摩托车40.96万辆,其中营运摩托车7370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日益显现: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大,摩托车在行驶时要占用1条车道,同时,摩托车经常在车道间穿梭变更车道,易发交通事故,且干扰其他车辆正常行驶;摩托车非法运营带来诸多治安隐患。摩托车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运营摩托车多为单缸两冲程车,燃油是机油和汽油混合,一部普通摩托车产生的尾气与一辆轻型汽车相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由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频繁,且伤亡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
专家认为,摩托车是一个城市处于发展中的重要标志之一,从泰安发展的长远来看,控制摩托车发展势在必行。而调查中居民也执相同的意见,表示“逐步取消”、“严格控制”及“适度发展”分别占30.18%、33.34%、29.66%。只有6.82%认为摩托车应该“自由发展”。
5、居民区停放汽车反映较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车一族”日显庞大。停车与城市空间局限的矛盾日益显现。居民楼下停放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已经司空见惯的同时,其弊端也凸显出来:停车位置“恰到好处”的既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又影响行人出入;半夜将人从睡梦中惊醒的防盗警报器;与小区环境极不协调的尾气等等。
反对在居民区停放汽车的占了一半以上,约有17.9%的被调查者“坚决反对”,有35.12%表示“严格控制”,只有3.14%持“赞成”意见。另有28.5%的人认同“适量供应”, 15.35%表示“无所谓”。
6、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旅游
“五岳独尊”的东岳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无愧于“中华第一名山”的称号,泰安有着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泰安旅游业的优势就是打好泰山牌,以泰山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带动周边旅游景区的发展。按照泰安市委、市政府"营造大泰山,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为了发展旅游、吸引游客,泰安在交通方面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调查中,有41.45%的人认为要“加强交通管理”,认为“大力发展公交”的占38.14%,“加强景区交通设施建设”的有27.45%,表示“建设停车场”的为24.51%。而居民对“建设旅游机场”和“大力发展出租车”热情不高,分别只有13.41%及7.48%。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距离泰安市中心大约有90公里,从机场至泰安乘车时间大约需60分钟。泰安建设机场的可行性并不高,而全市1649辆的出租车保有量也趋于饱合,近期以保持现状为宜。
结束语
结合此次居民出行调查,我们认为,对于泰安的交通建设。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重视城市交通的总体规划,规划要放在城市建设的大环境中,并从城市未来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综合多种因素。
二是做好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的评估,采取多方法综合评估,得出更加合理和全面的科学的评估结论。
三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公众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居民的特点,合理分配和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四是重视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运用。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更安全、更便捷、更有效、与环境更协调的客货运输。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应能实时地监视、探测区域性交通流运行状况,快速地收集各种交通流运行数据,及时地分析交通流运行特征,从而预测交通流的变化,并制定最佳应变措施和方案。
五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
总之,泰安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应该是,优先发展能满足大部分交通需求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幅提高公共交通的客运分担比例;努力引导和控制小汽车的使用;控制并逐步取消摩托车;规范出租车市场;积极为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创造良好通行环境,努力保持自行车交通规模。未来泰安城市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客运交通比重应该有如下关系:公共交通 > 自行车 > 小汽车。
泰安城调队
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