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一季度CPI运行态势
信息来源:项目部 发布日期:2017.07.14
  2016年一季度,泰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涨2%,其中,食品价格累计上涨4.3%,非食品价格上涨1.2%,非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1.5%,鲜活食品价格上涨8%,扣除鲜菜鲜果价格上涨1.7%。
  一、一季度泰安市CPI走势情况
  1、总体涨幅处于近年中游水平
    2016年一季度,泰安市CPI上涨2%,涨幅在在2011年以来的6年同期CPI中,总体处于中游水平。2016年一季度泰安CPI 2个百分点的涨幅要低于2011年(2.7%)、2012年(5.4%)和2014年(2.4%)这三个年份的同期涨幅,但要高于2013年(-0.2%)和2015年(1.5%)这两个年份的同期涨幅。
  2、一季度泰安CPI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当前泰安CPI运行情况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一季度泰安CPI累计上涨2%,略低于全省(2.1%)和全国(2.1%)平均水平。从今年以来泰安CPI的波动趋势来看,各月运行态势也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一致,基本上呈现逐月温和上涨态势。在全省17城市中,一季度泰安CPI累计2个百分点的涨幅在全省处中游水平。其中,一季度CPI涨幅高于泰安的城市有济南(2.3%)、青岛(3%)、烟台(2.4%)、莱芜(2.1%)、临沂(2.1%)和聊城(2.1%),共6个兄弟城市。
  3、同比涨幅温和上升,环比涨幅较为平稳
  一季度泰安CPI各月同比指数分别为101.5、101.1和103.3,同比分别上涨1.5%、1.1%和3.3%,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同比指数是与去年同月水平相比,环比指数是与上月水平相比,相对来说,环比指数更能直观的反映物价波动在近一段时间的波动情况。1月份受季节因素和元旦影响,泰安CPI环比小幅上涨0.9%。2月份,春节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涨幅扩大,上涨1.5%。3月份,随着“节日效应”消失,消费趋缓,市场整体价格有所回落,环比涨幅又趋于平稳,上涨0.7%。
  二、一季度泰安市CPI八大类“七涨一降”
  一季度,构成泰安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类价格同比呈“七涨一降”态势。其中,同比上涨的七个大类分别是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1%、1.9%、1.5%、1.2%、1.4%、4.1%和1.5%。另外一个大类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呈下降态势,下降2.3个百分点。
  1、食品烟酒价格累计上涨4.1%
  一季度食品烟酒价格上涨4.1%,与医疗保健并列为八大类最大涨幅。食品烟酒价格上涨推动CPI上涨1.18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59.04%。受节日、气候和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一季度鲜菜价格累计上涨31.2%,畜肉类价格累计上涨14.9%,其中猪肉价格累计上涨20.9%。受供大于求影响,鸡蛋价格累计下跌5.9%,已跌至“3元时代”。由于库存充足以及受去年同期较高价位影响,一季度鲜瓜果价格累计下跌24.7%。另外,茶及饮料价格累计上涨2.9%,烟酒价格累计上涨2.5%。
  2、衣着价格累计上涨1.9%
  衣着价格上涨推动CPI上涨0.15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7.5%。其中,服装价格累计上涨2.8%,服装材料价格下降0.5%,其他衣着及配件价格下降3.6%,鞋类价格下降1.2%,衣着加工服务费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
  3、居住类价格累计上涨1.5%
  居住类价格推动CPI上涨0.32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16.13%。其中,租赁房房租价格累计上涨3%,水电燃料价格累计下降2.9%,自有住房价格累计上涨3.9%,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价格微降0.2%。房价上涨导致市场供应减少,租房需求又总体旺盛,供需不平衡推动房租价格上扬。
  4、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2%
  受人工和运输成本、租金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此类商品价格以涨为主。其中,家用器具、家用日用杂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庭服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1%、2.2%、1.9%和9.3%。
  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累计下降2.3%
  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推动CPI下行0.297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下拉的贡献率达14.84%。随着国产品牌的不断出现,加上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成本也不断减少,同时本大类价格受国家政策调整影响较大,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处于稳中有降的趋势,其中交通工具价格累计下降6.6%,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累计下降2.5%。
  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累计上涨1.4%
  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推动CPI上涨0.17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8.7%。随着出游人数的增多,旅行社服务的提升,工资的上涨,旅行社收费也随之增加,推动文化娱乐价格累计上涨4.6%。教育价格累计上涨1.7%。
  7、医疗保健价格累计上涨4.1%
  医疗保健价格涨幅与食品类并列八大类最高,推动CPI上涨0.33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16.6%。受市场变化及国家政策调整影响,泰安市场的中药和西药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3%和15.6%。同时,滋补保健品价格上涨17.1%,医疗服务价格下降1.8%。
  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累计上涨1.5%
  作为旅游城市,泰安市场旅馆住宿价格波动较大,有明显的淡旺季差别,一季度累计上涨22.9%。另外,其他用品类价格累计下降6.1%。
  三、居民消费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猪肉鲜菜引领食品类价格上涨
  一季度,食品类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4.3%,是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在构成食品类的14个中类商品中,菜类、畜肉类价格涨幅较高,一季度累计分别上涨30.1%和14.9%,而食品类的其他12个中类别一季度价格波动幅度均在10%之内。
  在食品类的众多小类别中,猪肉、鲜菜价格上涨幅度又超过了其他小类别,一季度猪肉、鲜菜价格累计分别上涨20.9%和31.2%,合计推动CPI上涨1.40个百分点,对总指数上涨的贡献率达70.3%。分月份来看,猪肉鲜菜价格同比涨幅也持续处于高位:其中猪肉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8.2%、21.4%和22.9%,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畜肉副产品如排骨、猪蹄等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扬则主要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长时间低迷,养猪场户积极性受挫,导致生猪存栏下降,生猪产能处于近年低位,市场供应不足所致。鲜菜价格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28.4%、20.2%和46.9%。鲜菜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冬季泰安低温寒潮、有效降水偏少,影响了鲜菜的生长,与去年同月水平相比,市场供应相对不足,鲜菜价格同比上涨较多。
  这两个小类别中,鲜菜价格涨幅又超过了猪肉价格涨幅。从当月平均价格来看,在列入监测的25种泰安市场常见鲜菜中,2015年1至3月份,每公斤零售价格在五元之内的鲜菜各月分别有14种、10种、15种,而每公斤零售价格超过10元的鲜菜2015年1月没有出现,2、3月份分别只有3种和1种。与之相对应,2016年1至3月份,每公斤零售价格在五元之内的鲜菜各月分别有9种、7种、5种,而每公斤零售价格超过10元的鲜菜2016年1月至3月份分别有2种、3种和4种。与2015年同月水平相比,2016年一季度鲜菜价格整体处于高位,个别鲜菜如大葱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0%。
  2、部分非食品类价格助力居民消费价格上行
  一季度,服务类价格累计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家庭及个人服务类价格上涨;二是运输运营成本上升推动部分交通类服务项目价格上涨;三是教育投入加大,带动学前教育及特长培训费等价格上涨。
  一季度,衣着类上涨1.9%,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衣着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医疗保健价格也有所上涨,一季度医疗保健价格上涨4.1%,国家药品价格放开,部分廉价药品价格上涨推动了中成药及西药价格上涨。
  3、政策性因素影响
  政策调整也对价格有一定影响,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一季度累计下降2.5%,拉低总指数0.11个百分点。国家多次下调汽柴油价格,影响汽柴油价格连续下跌。同时,泰安本市也出台相关调价政策,如车用天然气价格下调,使其他车用能源价格一季度累计下降15.5%。再如2015年4季度以来相继出台民用自来水、天然气阶梯价格,降低民用取暖费标准,都对全市CPI有一定影响。其中,水价一季度上涨8.2%,管道燃气价格上涨5.6%,取暖费价格下降8.7%。
  四、继续稳定消费价格水平的几点建议
  1、保证市场农副产品的供应
  适时调控粮食、生猪、家禽、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保障市场供应。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出现因市场供求矛盾引起的价格大起大落。
  2、引导科学消费,保障低收入群体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做好价格信息宣传工作,对价格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及时释疑解惑,正确引导,重点宣传政府为保障供应、稳定价格所采取的各项措施,理性对待市场价格变化。同时适时发放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逐步提高低保标准,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不因物价的上涨而降低。
  3、加大对市场价格监管力度

  特别需要加强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生活品市场价格的监控和检查。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

上一条
下一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