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泰安市投资有所回落 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信息来源:项目部 发布日期:2017.07.14
  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开工项目拉动乏力等因素影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下行压力较大。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7%,增速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投资持续回落,增速比上半年份回落0.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3.3个百分点。
  (二)三产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在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同时,坚持合理把控资金投向,积极优化产业布局。分产业看,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3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占全部投资的2.8%。第二产业投资55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占全部投资的47.3%。第三产业投资58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占全部投资的49.9%。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538.3亿元,增速比去年同期增长8.3%。
  (三)工业投资稳中趋缓
  上半年,全市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低于全部投资增幅6.4个百分点,增速比1-5月回落1.3个百分点。从投资方向看,我市工业投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制造业完成投资500.0亿元,增长9.2%,占工业投资的92.9%。在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15个行业处于增长状态。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18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
  (四)技改步伐稳步推进
  长期以来,工业生产活动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产业结构层次整体不高,企业对原材料和能源的依赖度较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因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市投资情况看,转型升级步伐稳步推进,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我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2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高于工业投资增幅10个百分点,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9.4%。
  (五)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趋缓
  上半年,全市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109.4亿元,增长5.5%,低于全部投资9.2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下降22.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9.8%。
  (六)民间投资有所回落
  在当前投资增幅总体回落大势下,民间投资开始呈现颓势。上半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063.2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5.2个百分点,但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0.2个百分点,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0.3%,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1.4%,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3.4个百分点。
  从行业分布看,全市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8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占民间投资的46.0%;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60.4亿元,同比下降8.0%,占民间投资的15.1%。
  (七)建设资金较为稳定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全市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10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到位资金占投资完成额的93.6%。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93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9%,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为84.5%,自筹资金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国内贷款112.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6%,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0.2%。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亿元以上项目支撑减弱
  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58.0亿元,同比下降4.2%,低于全市投资增幅18.9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43.9亿元,同比下降27.0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个数309个,比上年同期多俩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15个,比上年同期减少2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7%下降为6.8%;亿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1317.3亿元,下降3.3%,占全部计划总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5.3%下降为53.4%。
  (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总量偏小
  工业投资受产能过剩、企业用工和融资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增长滞缓、比重下滑。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来看,资源类、产能过剩和低水平加工的传统产业投资增速依然较快,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129.9亿元,同比下降6.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仅为24.1%,比重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主导带动作用,可能影响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淘汰过剩产能的要求,把握好“投向、投量、投速、投效”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保持传统优势行业投资力度,着力推进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更多地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债券融资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鼓励社会扩大投资。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好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领域。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强化创业观念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二)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引领作用
  推进和实施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策划,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盯上靠上做工作,策划的项目力争多进入省重点项目计划盘子,已上报的项目尽早批复、尽快实施,早见效益。加大对进入国家重大工程包项目的实施,发挥对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按照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有效储备一批、提前谋划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挖掘和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实现投资增长有效接续。
  (三)搞好综合服务优化投资环境
  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做好局部风险防控预案,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打通重大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协调生产要素的保障供给,促进项目尽早开工、尽早建设、尽早投产达效。畅通新增市场主体和小微企业“最先一公里”,在其创业发展阶段给予必要的扶持。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土地供应。引导企业“零增地”技改和节地挖潜。继续发挥好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强银企对接,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种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高度关注企业资金链及担保圈风险,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违约风险监测,及时有效缓解金融风险。
  
上一条
下一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