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加剧就业压力 毕业生趋稳心态凸显
信息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2.09.17 访问量: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受当前疫情散发多发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叠加影响,重点群体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挑战。泰安局对泰安地区5所高校、1107名2022年应届毕业生、60家企业开展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受疫情持续影响,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毕业生求稳心态凸显,继续深造意愿增强,体制内工作成热门,省内就业备受追捧,网络招聘成为主要渠道,薪资福利为第一衡量标准,缺乏工作经验仍是制约就业的最大困扰因素。

一、大学生就业意向总体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1107名应届毕业生,男生493人,占比44.5%,女生614人,占比55.5%;分专业看,人文社科类155人,占比14%,经管类350人,占比31.6%,理工类415人,占比37.5%,农学88人,占比8%;分学历看,专科学历168人,占比15.2%,本科学历807人,占比72.9%,研究生及以上132人,占比11.9%。

(一)继续深造热情高涨,体制内工作成热门

调研显示,就业意向上,37.9%选择继续深造,35.8%选择求职就业,12%选择考事业编,8.7%选择考公务员。分性别看,男生和女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分别为31.2%和43.3%,选择求职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1.4%和31.3%,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比例分别为20.1%和21.2%,相对于男生,女生继续深造、考编的热情更高涨。分学历看,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分别为72%,34.1%和18.2%,选择求职工作的比例分别为16.1%,39.4%和38.6%,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比例分别为3%,21.2%和40.2%。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及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大学生群体也在调整发展路径,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专科生、本科生来说,提升学历的意愿更强烈。同时受种种因素影响,加上疫情,尤其是最近两年,就业形势的转变让大家都变得更现实,“求稳”成了毕业生的首选,体制内工作成热门,原因是体制内工作无论是福利,还是工作时间,工资报酬,都好于一般企业,而且不用担心年龄危机,不会被辞退面临失业危机。

(二)省内就业备受追捧,回乡就业意愿增强

调研显示,意愿的就业地区上,32.4%选择省内城市,30.6%选择回乡发展,其中泰安籍留泰比例为38.3%,15.6%选择省会城市,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只占9%。分性别看,男生和女生选择省内城市的比例分别为31.6%和33.1%,选择回乡的比例分别为27.2%和33.4%,选择省会城市的比例分别为14.6%和16.3%,相对于男生,女生回乡就业的意愿更强烈。分学历看,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及以上选择省内城市的比例分别为36.9%,31.1%和34.9%,选择回乡的比例分别为29.8%,31.6%和25.8%,相对于回乡就业,省内城市更受毕业生追捧,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找工作难度逐渐增大,毕业生对工作地的观念已有所转变,由原来的趋向于一线大城市,转而趋向回省内或家乡工作,为吸引人才来泰就业创业,近日,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服务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6个方面提出了16条政策措施,打造了系统完备、精准高效的人才政策体系。

(三)实际薪资低于预期水平,整体就业满意度可观

调研显示,对于首份工作的预期月薪酬,46.6%期望的薪酬在3000至5000元,32.3%期望的薪酬在5000至7000元,18.5%期望的薪酬在7000元以上。对已签约的毕业生来说,实际签约的月薪酬在3000至5000元的比例为44.8%,在5000至7000元的比例为31.7%,在7000元以上的比例为11.3%,毕业生求职时的预期薪资与实际签约薪资存在一定落差,但处于合理区间。

分性别看,3000至5000元薪酬占比,女生比男生高20.8个百分点,5000至7000元薪酬占比,男生比女生高9个百分点,7000元以上薪酬占比,男生比女生高11.6个百分点,总体看,男生的预期薪酬水平要高于女生。

分学历看,3000至5000元薪酬占比,专科学历占比最高,达到59.5%,5000至7000元薪酬占比,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33.6%,7000元以上薪酬占比,研究生及以上最高,为42.9%,薪酬与学历水平关系密切,薪酬水平随着学历的增高而增长。

从已签约的满意度看,29%选择满意,61.4%选择基本满意,不满意的占比为9.7%,结合成长空间、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四)毕业生签约比例不高,网络招聘成为主要渠道

从签约情况看,13.1%已签约,15.9%已有签约意向,未签约无意向的达69.8%;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中,26.8%已签约,26%已有签约意向,46.7%未签约无意向,有就业意向毕业生已签约和有签约意向的占比刚过半,总体签约比例不高。

从招聘方式看,38.9%通过网络招聘,20.1%通过亲朋好友推荐,18.7%通过学校或导师推荐,12.7%通过企业的招聘广告,9.5%通过现场人才招聘会。分学历看,专科学历通过亲朋好友推荐的比例最高,为35.1%,本科学历通过网络招聘的比例最高,为41.9%,研究生及以上通过学校或导师推荐的比例最高,为41.9%。在疫情特殊时期,线上招聘减少了学生来回奔波,线上的招聘形式,既安全又节省精力。某企业正积极探索线上招聘新业态,通过“直播带岗”的方式展示自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疫情对线下招聘会的影响以及传统网络招聘的资源局限性。

(五)薪资福利第一衡量标准,重视职业长期发展

调研显示,83.7%的毕业生看重薪资福利待遇,是毕业生的首要考虑因素,53.4%的毕业生看重发展前景及自我价值实现,其中,本科学历看重薪资福利的比例最高,研究生及以上看重发展前景及自我价值实现的比例最高。现阶段的毕业生,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挣钱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所以薪酬福利被很多人看重,同时,也比较看重发展前景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供求结构矛盾加剧就业压力

(一)供给矛盾突出,规模逐渐增大。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加,整体供给居高不下,供求矛盾益发突出。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但相对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并存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能力矛盾加剧,需求数量减少。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叠加影响,企业的招聘选择更趋理性,选人标准要求在提高,一方面增加技能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加大综合人才的招聘,调研显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条件是综合能力,占比为76.7%,最能帮助学生就业成功的因素是工作实践和专业经验,占比为57%。调研的企业显示,68.3%企业无招聘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受疫情持续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暂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

(三)专业矛盾突显,工作经验缺乏。调研企业显示,33.3%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及时承担工作任务,有60.7%的学生反映在求职中最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缺乏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求是大学生在就业道路上面临的最大“绊脚石”,现阶段高校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强,专业设置存在滞后,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落差。

三、有关建议

(一)强化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应注重宣传引导,指导教育应注重实效性,应扩大见习规模,组织各类毕业生见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竞争力,同时依托驻泰高校专业优势,构建合作沟通渠道,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二)助力中小企业,拓宽就业渠道。中小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应通过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渠道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中培育新业态,拓宽发展路子,壮大企业规模,对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有极大的支撑和帮助作用。

(三)加大扶持力度,搭建就业平台。要将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优惠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个体展示、招聘信息发布、线上咨询等服务,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为企业与毕业生搭建用工交流平台,节省企业在发布招聘通告、报名、建立筛选等人才招录环节成本。通过精准政策帮扶和不断线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上一条
下一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