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全市积极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保民生、促发展系列措施推进,全市用电量稳步增长,从电力需求角度上折射出社会运行稳定和经济运行活跃,生产需求不断扩大,市场活力持续提升,社会发展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全市用电情况
1.从全市用电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泰安市全社会用电量6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工业用电量4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工业用电占全社会比重为67.6%,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速位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省工业用电增速(0.4%)1.7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用电增速(2.7%)2.1个百分点。
2.从三大产业用电量看,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第二产业用电量4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用电量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2%。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9%。
3.从区域用电量看,今年一季度,泰山区全社会用电量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用电量1.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岱岳区全社会用电量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量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新泰市全社会用电量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其中工业用电量6.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肥城市全社会用电量1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6%,其中工业用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6%。宁阳县全社会用电量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用电量5.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7%。东平县全社会用电量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4%,其中工业用电量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0%,在6个县市区中用电量增长最快。泰安高新区全社会用电量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其中工业用电量2.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
二、电力数据反映的经济运行趋势及特点
1.第一产业用电开局向好。今年一季度,泰安市畜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6%,农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特别是林业同比20.7%的高速增长态势,突出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在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智慧农业、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等方面,措施比较有力,成效比较明显,农业农村发展蕴藏深厚潜力和巨大空间。
2.第二产业用电增长平稳。今年一季度,泰安市采矿业用电量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占全部工业用电量比重为11.0%,采矿业用电量增长最快。制造业用电量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占全部工业用电量比重为6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用电量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占全部工业用电量比重为23.3%。
3.第三产业用电势头强劲。今年一季度,泰安市房地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9.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量同比增长16.9%,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1%,房地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批发零售业呈现繁荣发展良好态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消费提档升级取得新进展。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推进第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梯次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发展,引导产业智能改造、技改扩规,推动实现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平台创新,以创新推动实现能耗、排放减降,以创新盘活存量、释放更大发展空间。
2.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容提速。在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小区物业、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激发市场各类主体活力。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持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开发研学游、民俗游、康养游等新业态,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拓展“慧游泰山”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要素提升。
3.进一步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衔接泰城空间发展布局,完善电网网架结构,优化办电营商环境,升级城乡电网配网,提升汛期及负荷高峰期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切实保证企业生产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和重点领域用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开辟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绿色通道”,加大电力余缺调剂力度,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质量。增强全民节电意识,深挖生产加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电能替代,推进“煤改电”清洁取暖等工作,更好地实现从“用好电”向“用好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