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服务业统计工作,提升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泰安市局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方法,做优统计服务,打造“5个+”模式,推进服务业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审核+监测”。一是加强数据审核。坚持做到“即报即审”,加强对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应付职工薪酬、应交增值税、期末用工人数等重点指标的审核,积极利用好平台建立的37个验收审核模板以及平台201个审核公式对数据异常企业进行查询,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二是建立监测预警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在月报开网初期,提前调度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对核算行业数据进行预测,并将有关情况推送至县市区局和有关部门,对其短板弱项提出预警,以便有的放矢,加强业务指导,助力服务业企业健康发展。
二、“培训+督导”。一是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能力,每年召开全市服务业统计业务培训会议,对各县市区统计局和涉及GDP核算的全部规上服务业企业统计人员,就报表制度及相关填报要求、企业联网直报平台操作经验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并进行专业知识测试。二是强化业务督导。实行县级干部包保责任制,每个县级干部包保一个县,帮助县市区加强调度、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局主要领导每周调度一次,听取情况,研究方法,指导工作,推动服务业统计工作提质增效。
三、“培育+纳统”。一是建立部门资源共享机制。积极与税务、发改、市场监管、交通、文旅、卫健等部门对接,获取行业最新名录,对税务部门反馈的298家“准四上”服务业企业、近三年服务业投资项目等进行梳理甄别;二是做好名录储备库维护。对目前不够规模但发展形势良好企业进行跟踪监测,并及时更新储备库信息,一旦达到标准立即纳统。三是推动企业业务剥离和整合工作。积极推动大型工业、建筑企业中的服务业剥离,探索国有企业资产、租赁、物业管理以及相关业务重组,组建达到规模标准的服务业企业;四是推进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和医院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纳入规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五是针对各县市区缺失的行业,指导县市区加大摸排力度,对达标企业及时纳统,推动规上服务业总量扩充。今年已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3家,预计有50家企业年底纳统。
四、“调研+核查”。一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今年以来,泰安市局分3月、6月、8月、9月四个批次赴七个县市区进行服务业运行情况调研。实地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并就企业联网直报平台上报、数据转换自动生成、服务业台账等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源头数据准确可靠。二是建立数据核查常态化机制。坚持每年开展服务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对全市影响较大企业、新增单位、去年核查有问题的企业进行重点核查。今年,将核查对象扩大到规下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统计机构,通过数据核查不断促进数据质量提升,促进基层基础工作水平提高。
五、“分析+服务”。一是定期开展进度分析。每月月报结束后,分行业、分地区、分指标对服务业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反应本地服务发展情况。今年已撰写统计分析30余篇;二是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社会热点开展专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今年以来对托育服务与需求、物流业保通保畅情况、居民服务与需求、“稳就业”政策落实情况、服务业投资情况等17个热点话题开展调研,据此撰写的分析报告多篇次被地方党委政府和媒体杂志采用,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