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在省妇儿工委的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泰安市以促进男女平等和谐发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妇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为主线,突出政府主导,强化齐抓共管,加快推进“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实施,全市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领域实现全面提升,难点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规划”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我市妇女儿童“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和全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统计表,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中可以具体量化的监测指标有34个,其中,市级没有该统计口径、部门没有该数据或监测报表体系中未体现的指标共有19个,其余15个指标中已达标12个,达标率80%,基本达到“十三五”终期目标。
总体看,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呈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经济发展平稳,经费支出水平提高
2019年,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增加,为妇儿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市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248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6.5%;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7695元,“十三五”年均增长7.5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1元,年均增长8.8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89.14亿元,年均增长9.29%;医疗卫生支出45.75亿元,年均增长6.2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4.11亿元,年均增长8.43%。
(二)儿童健康、妇女保健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全市逐步建立和完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妇幼保健体系的服务质量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孕早期检查率、产前检查率、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等指标逐年上升;宫颈癌、乳腺癌死亡率逐渐降低。健全的孕产妇保健体系,促进全市出生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保持在低位。3岁、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逐年提升,“十三五”以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均达99%以上,接种率标达标乡镇比重100%。
(三)妇女儿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十三五”以来,我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加大,截至2019年底,幼儿园数量比“十三五”初期增加54.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基本办学标准的中小学比重均达100%;小学、初中和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99%以上。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提高。2019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女生人数比“十三五”初期增加1.39万人,其中研究生中女生比例达到57.41%,比初期提高1个百分点。
全市通过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人群受教育的需求,全面提升女性素质。2019年全市技工学校在校生人数2.01万人,其中女生0.92万人,占比较“十三五”初期提高11个百分点;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比例比“十三五”初期提高5.85个百分点。
(四)妇女就业能力有所提升
妇女就业的比例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尺度。“十三五”以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人数不断减少;人社部门直接管理的培训机构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妇女参与的比例逐年提升,2019年比例达到75.48%,比“十三五”初期提高23.56个百分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女性人数比例提高14.86个百分点;农村妇女接受实用技术培训就累计人次数增加0.26万人次;执行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比重保持100%;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重、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比和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比分别提高0.7、14.29和2.56个百分点。妇女的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参与管理的比例稳步提升,女性的职业地位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五)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各级执法部门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2019年,全市公安机关破获各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数、受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信访和投诉案件数均有所减少;刑事犯罪受害人中妇女所占比重下降2.36个百分点;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受援人数比上年增加249人。
(六)妇女参与管理及决策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女性的职业地位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参与管理的比例稳步提升。2019年,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重、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比和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比分别比“十三五”初期提高0.7、14.29和2.56个百分点。妇女民主参政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参政面不断扩大,参政比例有所提高。2019年,全市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十三五”初期增加1人;省、市、县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中女性代表比例均有所提升;公务员中女性比例提升1.97个百分点。
(七)妇女儿童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
全市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服务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妇女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19年末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14平方米,比“十三五”初期增加2.3平方米;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7.37%,提高1.26个百分点;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市(县城)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均在99%以上;各类健身场地设施书4152个,提高14.3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1. 妇女就业环境仍需改善
2019年,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49.6万人,其中女性16.1万人,仅占不到三分之一;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41.74%,比“十三五”初期增加1.82个百分点。妇女的劳动就业仍存在性别歧视,社会招聘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性别限制,部分企业对妇女劳动保护规定落实还需进一步加强。女性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少、层次低、保障低,从根本上难以提升女性经济地位。
2. 卫生保健成果仍需加强
2019年,全市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等指标比“十三五”初期有所增加。规划中“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仍未达到,2019年该指标为2.23%。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卫生保健管理水平上城乡仍存在一定差距;流动人口中儿童的保健、计划免疫等状况的监测和管理难度较大,农村儿童的卫生保健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再生育愿望强烈的高龄孕产妇增多,出生缺陷发生率反弹,产前筛查需进一步加强。
3. 妇女参政比例仍待提高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将男女平等原则切实纳入政治制度及其运行过程,对于妇女来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全国,女干部已占到干部总数的30%以上,她们正朝气蓬勃地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领域施展才华,发挥作用。虽然我市女性参政比例不断提高,但仍处于偏低的水平。规划中“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50%” 这一指标仍未达标,2019年为42.04%。
(二)监测面临的困难
1. 监测体系不完善,数据来源难以保障
妇女儿童规划数据来源三十余个部门,涉及四百多个指标。有些部门数据在各级的代表性不同,有的指标在市以下难以取得有效数据,有的数据质量不高,代表性不强,有的指标在现有制度下无法分性别或分年龄,无法直接用作定量衡量指标,影响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有待改善
指标体系是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指标体系也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而改变。一些刚性、约束性过强的硬性指标限制了质量提升,很难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指标体系存在缺陷不够完善,难以全面反映新阶段妇女儿童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改善妇幼服务可及性,提高妇儿健康水平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健康教育公益宣传,使卫生保健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特别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健全优化妇幼健康服务网络,着力提升城乡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鼓励和保障妇女就业,加大选配女干部工作力度
一是要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岗位指导,加强职业培训,努力构建妇女就业平台,提高女性就业率。二是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推动一定比例的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培养选拔女干部。三是推动妇女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方式,让更多的女性进入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
(三)加强妇儿监测体系建设,科学全面反映发展现状
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紧紧围绕新时期妇女儿童发展监测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探索完善统计监测方法,增加软性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定量指标,进一步完善统计监测体系;二是要明确责任,建立完善的监测统计网络。进一步完善部门监测统计工作制度,明确细化工作责任,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横向协调合作,纵向对口指导,形成定期提供信息的监测统计网络。三是要加强培训,妇女儿童发展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高质量的监测队伍,提高监测整体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优质统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