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动能不断集聚 规上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信息来源:泰安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9.03.28

2018年,泰安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各类服务业新动能不断集聚,全市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截止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6.7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营业利润总额8.3亿元,同比下降4.4%;平均用工人数43193人,同比增长4.9%。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及文体娱乐、健康、教育等服务业相继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一、现代服务业推动全市规上服务业提质增效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引领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共149家,单位数占规上服务业比重达70.6%;实现营业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7.7亿元,同比增长2.4%;平均用工人数32782人,同比增长6.3%。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平均用工人数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75.6%、92.8%和75.9%,增长速度分别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1.6、6.8和1.34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现代服务业涉及9大门类和22个行业大类。其中,附加值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42.3%、12.9%,增长速度分别为13.6%、37.4%。在22个行业大类中,营业收入占比最高的分别是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分别占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26%、22%、17%,同比增速分别为11.3%、17.7%、38%,有力带动了整个规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新兴服务业成为规上服务业发展的新动能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加快,全市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增长贡献率较高。

战略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全市战略新兴服务业企业51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24.2%;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1.4%;平均用工人数13436人,同比增长4.6%;月人均薪酬7752元,比去年上涨1057元。战略新兴服务业对规上营业收入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2%。

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40家,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19%;实现营业收入65.7亿元,同比增长11.6%;平均用工人数10058人,同比增长5.4%;月人均薪酬8420元,比去年上涨821元。高技术服务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9%。

科技服务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36家,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24.1%,高出规上服务业的12.7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

大企业主导作用突出。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运营商今年以来主动适应新常态,继续加大促销力度,2018年保持平稳运行,共实现营业收入26.6亿元,三家企业同比增长0.6%;山东泰盈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发展思路,以领先的业务规模、服务地域、人员规模,成为中国呼叫中心及电商后台服务外包行业的领跑者,今年以来保持70%以上的增速;泰安市峰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以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立足于互联网生态物流为目标,全年呈现1.4倍的高速增长态势,对行业增速拉动作用明显。

三、文体娱乐业、健康服务业、教育业发展优势凸显

(一)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亮点纷呈

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文体娱乐业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13家,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娱乐业9家,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0.5%。泰安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华景区、宝泰隆泰山地下大裂谷、太阳部落、天颐湖景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5.8%,成为娱乐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文化艺术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0.5亿元,同比下降23.9%;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0.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泰安万达电影城以独特的IMAX巨型银幕及高清、功率强的放映设备,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视听效果,2018年以来营业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5.4%到12.4%之间,推动了电影放映业的平稳发展。

(二)健康服务业收入集聚效应明显

全市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共21家,占规上服务业的10%。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综合医院有10家,实现营业收入6.8亿元,同比提高4.2%,占规上健康服务业的73.9%;专科医院6家,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占规上健康服务业的15.2%。由于部分专科医院病员减少、医保结算金未及时到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3%;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供血机构服务及休闲观光活动各1家。有近六成的收入来自2家大型综合医院,近九成的收入来自医疗机构。

(三)教育业增速平稳

全市规模以上教育业共4家,实现营业收入4892.9万元,同比增长2.5%;平均用工人数245人,同比增长2.1%;月人均薪酬5109.5元,高出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542.5元。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新兴服务业发展规模有待加强

从单位规模看,新兴服务业企业偏小偏弱。战略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的大型企业占比分别为5.9%、7.5%、11.1%,小型企业占比分别为74.5%、62.5%、69.4%,由此可看出,中小企业占新兴服务业的绝大多数,制约其上水平上效益发展;从区县分布情况看,各地规模差距较大。战略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较大地区的是泰山区、高新区,分别为41%、44%和26.2%、28%,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主要集中在高新区37.9%和岱岳区47%,而新泰、肥城、宁阳、东平营业收入占比均不足10%。

建议:一是立足全市新兴服务业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利用好泰安“双招双引”工作的重要契机,重点引进一批上规模、经营管理好、创新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企业,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充实壮大全市新兴服务业发展规模;二是加快科学规划,带动区县均衡错位发展。要继续发挥泰山区、岱岳区和高新区的先导引领作用,带动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弱的区县,借助当地产业园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区域产业,充分利用各地有效资源,实现各县市区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

(二)文体娱乐、健康、教育服务业盈利空间缩窄

受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营业利润出现下滑。健康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2935.7万元,同比下降30.5%;规模以上文体娱乐业、教育业营业利润均为负数。其中,文体娱乐业受宝泰隆泰山地下大裂谷一家旅游公司的影响较大,该企业由于2018年借款较多,财务费用大,利润下滑最为明显。健康服务业、文体娱乐业、教育业的企业亏损面分别为38.1%、46.2%、50%,盈利能力还有待加强。

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与人民幸福感相关的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教育局、卫健委、文化和旅游局、体育局等部门的沟通合作,切实利用好幸福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财政扶持和人才培育等政策手段,支持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积极引进智能型、信息技术型企业,将“互联网+”融入在养老健康、社区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升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条
下一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