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统计局倡导“八荣八耻”荣辱观发扬统计道德新风尚
信息来源:项目部 发布日期:2017.07.1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战略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整体上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社会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把重要标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统计道德新风尚
统计部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提倡和确立以“维护和提高统计信誉为荣,以损害和破坏统计信誉为耻”的荣辱观,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恪守“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统计职业道德,发扬“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统计精神,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统计工作。
一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统计业务实践相结合,以“八荣八耻”为目标,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服务经济建设而辛勤工作,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业绩。
二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统计法治建设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统计法制工作人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完善法律,改革法制,加强统计执法检查。通过培养“执法荣辱观”、“司法荣辱观”来推进统计法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依法惩治统计违法行为,减少统计上的弄虚作假,保障统计资料的更加真实准确。
三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统计队伍建设相结合,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八荣八耻”为主线,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统计队伍建设始终,深入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完善内部教育管理机制相结合,以“八荣八耻”为标准,通过建立教育的长效机制,达到内部教育管理机制的完善。
五是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以“八荣八耻”为精髓,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学习理论,“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等教育活动,推进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转变,达到“说实话、办实事、报实数”的效果,知荣辱、树新风,自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身言行,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坚决与歪风邪气作斗争。
上一条
下一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