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和技术扶持力度,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呈三增两减态势。
一、 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特点及原因
1、粮食面积继续增加
今年,全市种植粮食作物947.2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谷物类作物面积614.8万亩,增长1.5%。小麦、玉米面积分别增长0.9%、2.2%,玉米比去年同期增加6.3万亩;豆类作物面积17.9万亩,下降16.9%,大豆面积下降17.2%;薯类作物面积15.4万亩,下降25.3%。
从全市情况看,由于粮食补贴政策多、市场价格高、机械化生产程度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今年玉米面积的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于别的农作物种植来说,种植玉米比较好管理,玉米抗灾能力又较强。二是玉米是国家进行粮食直补主要品种,我市以每亩1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积极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良种推广步伐,进一步稳定玉米面积。三是随着畜牧业的逐步复苏,以玉米为主的饲料用粮大幅度增长,需求空间不断扩增,玉米价格一直稳中有升,现在已上升至2元/公斤,玉米好卖,风险相对来说较小,所以容易调动广大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
2、蔬菜面积增长
今年,全市种植蔬菜作物198.3万亩,比上年增长2.7%。由于近年来,受反季蔬菜较快发展、市场价格上涨、效益高等因素的影响,广大种植户通过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用于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蔬菜生产也由过去单纯规模扩张转而更加注重品质和效益,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之,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大,蔬菜种植收益不断增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农民有意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3、瓜果类作物面积减少
今年,全市瓜果类种植面积4.6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0.16万亩,原因是瓜果类种植对土地和灌溉条件要求高,投入大且费时费力,因而部分农户适当减少了播种面积,增加了粮食、油料和蔬菜的种植面积。
4、油料作物面积增加
今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5.7万亩,比上年增长6.3%。其中,花生面积75.5万亩,增长6.3%。花生面积增长比较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花生一直是我市的传统经济作物,而且种植花生也和小麦玉米一样可以享受良种补贴;二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花生价格比较高,效益好,使很多种植薯类的种植户都改种花生,仅春花生全市就达到52.6万亩,占全年花生面积的69.7%。
5、棉花种植面积下降
全市棉花作物种植面积11.4万亩,比上年下降1.4%。由于棉花生产费工费时,比较效益较低,加之农民外出务工较多,不便管理,所以部分棉农纷纷调减棉花面积改种其他作物,这表明,目前农民已能够较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
二、存在的问题
1、种植结构调整投入资金不足。特色农业种植投入相对较高,农民流动资金短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植结构调整的进度。长期以来部分农产品由于受产后服务脱节、流通加工滞后等因素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区域种植规模,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基地建设。
2、农民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劳动力素质低。特色农业的种植投入比较高,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农民需要的科技服务跟不上,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这也限制了种植结构的调整。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重大成就,但由于农村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全市农田水利、农村交通、通信、供水等设施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三、几点建议
1、继续深化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方面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收益。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调整,不断出新品、出精品,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不断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
2、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使其能用市场的眼光去种植农业,用科学的技术指导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社会化服务,帮助农民加强生产管理,及时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3、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县、乡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和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及时维护,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确保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